临床医疗

【字体:    

“妈妈,我咳得肚子疼,嗓子也疼……”

深夜,7岁的琪琪(化名)因为持续高烧、剧烈咳嗽,在父母的陪伴下急匆匆来到我院儿科急诊。

经过检查,琪琪被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

经过一周的规范治疗,这个小家伙终于顺利出院,恢复了往日的活泼。

近期,随着秋冬季节来临,我市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例明显增多,我院儿科门诊量也有所上升。

在此,医生特别提醒各位家长,需警惕这种特殊病原体,做到早识别、早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一波三折的就医路

五天前,琪琪受凉后突然发烧到39℃,起初只是偶尔咳嗽,家人以为只是普通感冒。

没想到,短短两天时间,咳嗽就变成了一阵接一阵的“空、空、空”干咳,有时候甚至咳到呕吐,夜里更是频繁咳醒,根本无法安稳入睡。

“我们给孩子服用了常备的感冒药,但几天下来,体温反复不退,咳嗽反而越来越重。”

琪琪妈妈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看着孩子小脸通红,咳得上气不接下气,我们赶紧带她来了医院。”

儿科医生为琪琪听诊时,发现肺部有少许“水泡音”,胸片检查提示肺炎,咽拭子检测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核酸阳性——导致这次病情的“元凶”终于找到了!

为什么普通感冒药不见效?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特殊的病原体,它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

儿科医生耐心地向家长解释,“正因为它的特殊性,很多治疗普通感冒的药物往往难以见效。”

确诊后,医生为琪琪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同时辅以雾化治疗缓解咳嗽症状。

住院一周后,琪琪的咳嗽明显减轻,肺部炎症也基本吸收,终于可以开心地回家了。“

原来不是普通感冒,竟是支原体在'作怪'!”出院时,琪琪家长感慨地说。

关于支原体肺炎

了解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肺炎类型,全年均可发病,但在秋冬季更为高发。该病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婴幼儿也可发病。

这种疾病潜伏期较长,一般为1-3周,主要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排出的分泌物中都可能携带病原体,因此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引发聚集性感染。

如何识别支原体肺炎?

发热和剧烈咳嗽是支原体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早期多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感觉喉咙发痒,咳而无痰,部分孩子可能伴有喘息、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不适。

值得注意的是,支原体肺炎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感冒。随着病情进展,咳嗽会越来越重,甚至影响孩子正常休息和进食。

医生提醒: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就医

支原体肺炎的病程通常较长,早发现是关键。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请立即就医:

1. 发热持续3天无好转或反复发热;

2. 咳嗽加重,影响正常生活和睡眠;

3. 出现呼吸加快、喘息、呼吸困难等表现;

4. 精神差、食欲明显下降;

5. 婴幼儿出现拒食、拒奶、嗜睡等情况。

预防胜于治疗

目前,肺炎支原体肺炎尚无相关疫苗可供预防。在秋冬高发季节,建议家长做好以下防护措施:

1、尽量减少带孩子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2、教导孩子在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及时丢弃;

3、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使用肥皂在流动水下认真清洗;

4、家中每天定时开窗通风;

5、保证孩子饮食均衡、睡眠充足、适当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我院儿科副主任范伟表示,虽然近期支原体肺炎患儿增多,但只要家长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异常,配合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患儿都能顺利康复。同时也要提醒家长不必过度焦虑,做好日常防护,为孩子筑起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温馨提示】

如果您对孩子健康状况有任何疑虑,请及时前往我院儿科门诊就诊,专业医护团队将为您提供详细的诊疗服务。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