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疗

【字体:    

说起内分泌科,大家最先想到的大多都是看糖尿病、甲亢的学科,其实,内分泌学科涉及人体多种腺体,可以诊疗的病种丰富,一些“少见病”其实并不少见。

近日,我院内分泌科医疗团队抽丝剥茧,为一名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找到了“真凶”。

病例回顾

患者为一名47岁的男性,因“口干、多饮多尿4年”入住我院内分泌科。据了解,患者有高血压病史7年,口服3种降压药物后血压仍控制不佳,反复出现头晕及乏力不适,甚至曾出现过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

入院后,通过规范诊治,患者的血糖控制平稳,可是检查报告显示,其血钾水平偏低。

高血压+低血钾,这个症状引起了内分泌科陈文君医生的注意。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测,陈医生立即为患者进行了肾上腺激素的测定,并通过完善醛固酮卧立位试验、皮质醇节律、儿茶酚胺等检查后,果然发现该患者的ARR(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的比值)升高,皮质醇节律异常。

问题来了:患者的高血压到底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还是皮质醇增多症导致的呢?

为了解开这个谜底,陈医生又为患者分别进行了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和卡托普利抑制试验,最终确定该患者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即“原醛症”)所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

确诊试验之后,进一步肾上腺CT检查结果发现,该患者双侧肾上腺分别存在一大一小两个腺瘤。

问题又来了:如果是单侧腺瘤,我们可以直接将患者转至本院泌尿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即可根治病症。

因为肾上腺对人体有着重要作用,不建议同时切除双侧肾上腺,所以得先找到真正过度分泌醛固酮的那个腺体予以切除(即“优势腺瘤”),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要分辨出到底哪一侧腺瘤才是“真凶”,必须进行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AVS),目前拥有这些检验技术的省内医院并不多。得益于院府合作平台,我院内分泌科将患者转至江苏省人民医院本部,完善该项检查后,这才明确了过度分泌醛固酮的那侧肾上腺。

经过治疗,患者乏力症状消失,低钾血症彻底纠正,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降压药从原先每天服用3种4粒,降到了现在每天只需服用1种1粒,目前随访观察中。

内分泌科医生建议

01.了解“原醛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是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醛固酮,导致体内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制,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伴低血钾。

研究发现,醛固酮过多是导致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和肾功能受损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02.早发现、早治疗

1.醛固酮瘤、单侧肾上腺增生患者,首选手术治疗,可以治愈。

2.醛固酮过多患者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相比,原醛症患者心脏、肾脏等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更为严重。

3.原醛症患者会增加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和左心室肥厚风险。

依据指南,推荐下列人群到内分泌科进行原醛症的重点筛查:

1. 持续性高血压(>150/100mmHg)者;使用3种常规降压药仍无法有效控制血压(>140/90mmHg)的患者;使用≥4种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140/90mmHg)的患者及新诊断的高血压患者。

2. 高血压患者合并自发性低钾血症或利尿剂所致的低钾血症。

3. 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的患者。

4. 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40岁)脑血管意外家族史的高血压患者。

5. 原醛症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的一级亲属。

6.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

 

医生简介

周 杰

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主任、江苏省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糖尿病分会青委、基层学组委员,常州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委员、糖尿病足学组委员,常州市基层首席糖尿病医师培训老师。

从事内分泌科工作10余年,擅长内分泌及代谢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痛风、继发性高血压、垂体、肾上腺等疾病的诊治,以及内分泌危重病,如: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乳酸酸中毒、甲亢危象、垂体危象等的抢救。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陈文君

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常州市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糖尿病眼病学组委员、常州市优秀规培学员。

曾赴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从事内分泌科临床诊疗及科研10余年,在SCI及中华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熟练掌握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血脂代谢异常、骨代谢异常等内分泌代谢病的诊疗,对相关疾病急危重症的处理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身材矮小及性腺相关疾病,性腺发育迟缓、PCOS、性早熟等相关疾病有着规范诊疗经验。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