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

医疗护理

医疗护理
 

【字体:    

近期,我院骨科张文玺团队先后开展了2例单侧椎弓根固定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效果明显。

60岁的患者丁阿姨,因为左腿剧痛、麻木,难以下床,已经卧床一个多月,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十分痛苦。

丁阿姨平素身体健康,不明原因出现左下肢疼痛,开始还能坚持走走,后来发展到下床都困难,经人介绍来我院脊柱外科就诊。

入院后的核磁共振检查发现,丁阿姨的腰椎髓核脱落严重挤压了神经根,导致根管狭窄而剧痛。

考虑到丁阿姨有椎间盘突出、椎间隙高度丢失,且表现为单侧症状,脊柱外科团队决定采用创伤较小的单侧椎弓根固定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以期让她获得根治效果。

术后,丁阿姨疼痛症状消失,4天后下床,活动自如。

无独有偶,患者张阿姨今年52岁,4年前因“腰椎管狭窄”在外院行腰椎融合术,近期再次复发,日常行走5米左右便因剧痛无法坚持。

患者和家属多方打听得知,根据她的病情需做翻修手术,但该手术风险较大,因广泛粘连极易出现脊髓损伤,辗转多次就诊后来到我院。

入住骨科后,术前,脊柱外科团队通过3D模型进行详细规划,为患者设计了个性化的翻修方案:避开原有手术入路瘢痕,在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创伤。

术后张阿姨原有疼痛及跛行症状消失,几天后便在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疗效满意。

单侧椎弓根固定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对于椎管狭窄患者来说,具有减压有效、融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并非适合所有椎管狭窄患者,需要临床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专业医师,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掌握适应症,并进行详细且充分的手术规划,才是关键所在!

我院脊柱外科张文玺医师团队独立开展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等脊柱相关手术10余年,由于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细致的术前评估,手术患者效果满意,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并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经验。

近年来,结合国内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打印模型及导航模板等辅助手术技术,我院骨科手术的精准化、个性化大幅度提升,手术风险大大降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给患者带来了福音。

随着我院脊柱外科的发展,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等患者的手术已呈常态化、标准化开展趋势,不再是老百姓口中的“会瘫痪”的高风险手术。在快速康复理念的指导下,患者术后不久即可在支具保护下下床活动,有效避免了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认识腰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指由于椎间盘、黄韧带、关节突关节等退行性病变,导致腰椎椎管、侧隐窝、神经根管等狭窄,进而腰椎神经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出现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口老龄化,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已成为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临床表现

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主要表现为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即走一小段路就要休息一下),腰部、臀部及下肢疼痛、感觉麻木和肌肉萎缩无力等;当狭窄程度加重到一定程度,则可出现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表现为鞍区麻木、下肢无力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治疗方案

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包括运动、腰椎屈曲训练(如骑自行车)、肌肉协调训练等。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镇痛药、血管扩张药、神经营养药和中药。对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或间歇性跛行症状严重者,保守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需要手术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椎管狭窄症多为老年人,由于担心手术风险等问题不愿积极治疗,能熬就熬,直至拖到症状非常严重时才会选择主动就医,很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事实上,当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出现马尾神经症状时,就意味着神经功能的不可逆改变,换句话说,此时即便手术也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脊柱及腰腿痛专病门诊:

周三下午:曹光华(主任医师)

周五上午:张文玺(主任医师)

周五下午:乔之军(主任医师)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