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

【字体:    

国人自古就有冬日进补的良好保健习惯,民间也一直有“冬令进补,春天打虎”的说法,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医一直强调“天人相应”,认为人体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调整,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不同,人体到了冬季也同样处于“封藏”的时期。故此时服用补品补药,可以使药物更易于吸收蕴藏,进而发挥更好的作用。又因为今人肆食肥甘厚腻,脾胃虚弱,膏方、人参、羊肉等大补、温补之属并不适合大多数人,故今天推荐一个平补上药——茯苓。

茯苓列朝列代均被奉为珍品,最早于《神农本草经》将它列为“上品”药,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由于茯苓是寄生在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的多孔菌科的干燥菌核,故清代贾九如谓茯苓是“假松之真液而生,受松之灵气而结”之良药。而茯苓真正作为民间保健之品还是源于清朝。康熙皇帝在童年时曾出天花,侥幸未死,大病初愈之后,脾胃不和,胃纳欠佳,脾虚泄泻,身体衰弱,又因康熙帝久服汤药,不耐汤药之苦,这下可急坏了太医院的御医。宫女苏麻喇姑说江南有一名医,对小儿脾胃病有独到医术,何不宣来一瞧。很快江南名医奉诏进宫,经过细心诊断之后,只开了一味药——茯苓,而且必须是云南产的地道药材。方法是研碎成粉,配蜂蜜制成精巧的点心,经常食用。康熙帝很喜欢这种甜香的糕点,食后果然止住泄泻、胃口大开,身体日趋康复。后经御膳房多加改良,渐成宫廷内必备的保健食品。乾隆帝至80多岁仍坚持服用,慈禧亦十分推崇,时常赏赐王公大臣,慢慢这道茯苓饼流入民间。

茯苓味甘淡性平,味甘主补,淡能渗利,既能补脾益心,又能利水渗湿,尤其对于脾虚湿盛者,更有一举两得之妙。茯苓的特点是性质平和,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既能补正,又能祛邪,自古以来就是药食兼用之品。现代研究指出,茯苓还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皆有促进作用,特别适合于老人、儿童、孕妇和病后体虚者食用。对于现在趋于年轻化的“三高”患者同样适用。由于茯苓价格平宜,可多量购买后焙干磨成粉,如上法蒸制成糕点;也可和于白面,按各自口味加入馅料做成包子;亦可煮粥、煮汤,方法各异,不失功效。

小贴士

大家不妨观察一下,婴儿出生,双手握固,两手拇指多掐于食、中指。而食指属肝、中指属心所在,肝主魂,心主神,初生儿元气足,自然心肝气旺,握的紧。人死时撒手西归,放魂出去。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握固,可增强信心,魂魄镇定,心神不惊,达到泰山崩于前而不乱。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