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疗

【字体:    

走路如踩针、穿鞋就钻心,这可能是嵌甲症患者的日常写照。对于重度嵌甲症合并甲沟炎的患者,传统拔甲术往往治标不治本,而且复发率高。

近日,我院手足外科徐琦量副主任医师采用改良Winograd术式(“鸟皮瓣”技术),为一名多年顽疾患者实现根治性治疗,术后3个月随访零复发。

病例回顾

患者张先生(化名),长期受嵌甲症困扰,趾甲反复嵌入甲周组织,引发红肿、流脓,甚至无法正常穿鞋行走。此前多次接受普通拔甲治疗,但效果短暂,不久后再次复发。

经我院手足外科徐琦量副主任医师详细检查,确诊为“重度嵌甲症合并慢性甲沟炎”。影像检查显示其患侧甲板已呈钩状深深嵌入甲襞,周围形成顽固性肉芽组织。考虑到患者病情严重,传统治疗方法局限性较大,徐琦量建议采用改良Winograd术式(“鸟皮瓣”治疗)进行根治性治疗。

什么是“鸟皮瓣”?

“鸟皮瓣”技术因其设计的皮瓣形状酷似飞鸟而得名,包括三个关键部分:“鸟背”对应甲板外侧缘,“鸟腹”对应过多甲襞及肉芽组织,“鸟头”对应近端甲生发基质。

徐琦量副主任医师解释道:“这项技术的关键在于对甲单元解剖结构的精准把握,通过三维立体的病灶清除方案,实现根治性治疗。”

手术过程顺利,令人欣喜的是,患者麻醉消退后即感到疼痛明显减轻。术后恢复良好,伤口愈合顺利,随访3个月无复发。张先生欣喜地表示:“早知道有这么好的技术,就不必忍痛这么多年了!”

科普知识

甲沟炎和嵌甲症是两种常见的足部(尤其是趾甲)问题,虽然经常同时发生,但它们的病因、表现和治疗有所不同。以下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1. 定义与病因

甲沟炎

定义:甲周组织(甲皱襞)的感染或炎症,通常由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真菌(如念珠菌)引起。

病因:微小创伤(如咬指甲、过度修剪、撕倒刺);长期潮湿环境(如经常接触水或化学物品);嵌甲、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可能增加风险。

嵌甲症

定义:趾甲边缘向内生长并刺入甲周软组织,导致机械性损伤和继发炎症。

病因:指甲修剪过短或边缘呈弧形(而非平直);穿窄鞋或高跟鞋导致趾甲受压;外伤或先天趾甲畸形(如甲板过宽)。

2. 症状表现

甲沟炎:

红肿、疼痛、温热感,可能有脓液积聚。急性期:快速发作,剧痛,细菌感染常见;慢性期:反复红肿,可能伴真菌感染,甲板增厚或变色。

嵌甲症:

初期:局部压痛、红肿,无感染时仅为异物刺激感;进展期:甲缘刺入皮肤形成肉芽组织,可能继发感染(合并甲沟炎)。

3. 关键区别


4. 治疗差异

甲沟炎:

细菌性:抗生素(外用或口服),必要时切开引流;真菌性:抗真菌药物,保持干燥。

嵌甲症:

轻度:矫正修剪方式、填塞棉花分离甲缘、穿宽松鞋;重度/复发:手术部分拔甲或甲基质破坏术;合并感染:需同时抗感染治疗(即按甲沟炎处理)。

5. 关联性

嵌甲症常继发甲沟炎(因嵌入的指甲损伤皮肤,引发感染),但甲沟炎不一定由嵌甲引起(如咬指甲导致的甲周炎)。


简单总结

甲沟炎 = 感染/炎症

嵌甲症 = 指甲长到肉里

两者可能共存,需根据病因和表现针对性处理。

如果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建议就医(手足外科)以避免并发症。



 
 
进入编辑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