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宣传

党建宣传

【字体:    

一面锦旗、一封感谢信、一句谢谢,这些散落在医疗时空里的记忆碎片,终将汇聚成温暖和治愈的星辰大海。

我伯伯是聋哑人,自受伤后,从神经外科住院转急诊手术,再到从重症监护室出来回到神经外科,主任史建芸,床位医生邵弘、胡金波及彭韬略医生,护士长潘建芬及黄容、贾丽娟、朱怡、潘苏杭等,对我伯伯无微不至的照顾,更是考虑周到学习了部分手语,还贴心地准备了纸笔进行沟通,让我们家属很放心!

这是患者黄大爷(化名)的家属,发在溧阳论坛上的表扬帖。

……

今年4月的一次意外跌倒,72岁的黄大爷不幸颅脑损伤,被紧急送往我院救治。当时,急诊CT的结果一出来,接诊医生就意识到了情况的危急:“创伤性硬膜下血肿伴脑内血肿,必须立即手术!”

神经外科医护团队迅速集结,为老人实施了右额颞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颅压监护探极置入术和硬脑膜补片修补术。

历经五个小时的抢救,终于将老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手术很顺利,但是因为老人的情况比较特殊,怎样了解他的需求,帮助他尽快康复,我们一开始都比较为难。

面对这位沉默的患者,神经外科的医护团队没有退缩。在科主任史建芸的倡导下,大家开始自觉学习一些简单的手语,尝试和老人进行沟通,又备上了纸笔,耐心地与老人在纸上进行“对话”。渐渐地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

老人很聪明,会认真观察我们的口型,努力理解我们想要表达的意思。

神经外科护士长潘建芬说,老人的理解和回应,给了他们最大的支持与鼓舞,也创造了神经外科病区里的一个“奇迹”。

“老人也很坚强,比同等手术的患者早下床三至四天。很不容易。”

经过十多天的治疗,黄大爷顺利出院啦!那一天他特意叮嘱侄子,还要再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内心真挚的谢意。

“全科医生和护士都耐心消除了他的顾虑,给与他安全感再次感谢。”

纸短情长,记录的不仅是一次成功的救治,更是一段关于尊重、理解与坚韧的温暖故事。

当简单的手语,成为传递关怀的密码,当交互的纸笔,架起医患沟通的桥梁。

不需要声音的加持,便已谱成了医院里最暖心的佳话……




 
 
进入编辑状态